春季湿气重重谨防熏染“春瘟”
宣布日期2011-03-01 浏览次数:2517
民谚云:“一冬不雪,慎防‘春瘟’,珍意养生,切勿轻心。”春季虽温暖,但湿气重,这种情形有助于细菌等州病原体的滋生,很容易引起“春瘟”的盛行。
作甚春瘟?
提到“春瘟”,就得先说说“春温”。中医学里有句话“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”,是说阴冷让人沉疴,温暖亦能使人抱病。别看春季暖洋洋的,但湿气却很重,这种温暖湿润的情形可让细菌们乐开了花,州病原体滋生得那叫一个如火如荼,而“春温”就是泛指在春季爆发的一类热性疾病,高烧、咳嗽、肺炎、伤风都算这卦,而“春瘟”的杀伤力比前者要更上一层,像流感、流脑、猩红热、麻疹等,发病突然,撒播极快,是春天里真正的瘟神。春季瘟病的配合点是:发病突然、热象偏盛、容易伤阴、撒播极快。
小孩是春瘟高发人群
小孩由于对抗力差,极易被春瘟袭击。如流脑多发于年长小儿,而年幼儿抱病后病情严重,该病通俗型早期可见伤风症状;麻疹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,起病初期也有伤风症状;盛行性腮腺炎多爆发于儿童和青少年;风疹多盛行于1—5岁儿童等,该病早期也会泛起伤风症状。
中医怎样诠释春瘟的发?
春瘟的爆发,因由于正气虚损与邪气侵袭两个方面。由于一些人不注重冬季的保养,致使肾气不充,机体抗病能力下降,至春日稍感风寒,瞬即就会化燥伤阴;冬季遭受寒邪侵袭,虽未发病,但内伏之寒随着春日升发之阳气,化生而成郁热,使人罹患瘟病。
临床常见中医证型有哪些?怎样用药?
①热在气分春温:证见身热心烦,口干苦,尿短赤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治宜清热育阴,方用黄芩汤加味。
②热结肠腑春温:证见潮热便秘,腹满疼痛,口干舌燥,苔厚脉沉。治宜滋阴攻陷,方用增液承气汤。
③热在营分春温:证见身热夜甚,心急躁扰,斑疹隐约,舌红无苔,脉细数。治宜清营泄热,方用清营汤。
④热盛动血春温:证见身热急躁,斑疹透露,或神昏谵语,吐血衄血、舌质红绛,治宜清热解毒凉血,方用犀角地黄汤。
⑤气血两燔春温:证见壮热口渴,或神昏,吐血衄血,斑疹显露,舌红苔黄,脉滑数。治宜气血两清,方用清瘟败毒饮。热盛动风及热闭心包,为热邪炽盛所致,划分治以凉肝熄风和清心开窍,方用羚角钩藤汤和清宫汤。后期耗伤肝肾之阴,当用加减复脉汤以滋养肝肾。
预防春瘟的主要步伐
1、用相宜的体育磨炼来提高机体素质,增强抗病能力;
2、精神上顺应春天万物生发的趋向,使心胸坦荡,情绪乐观;
3、饮食宜选具有温性的食物,少食酸味、涩味具有寒凉性子的食物,以保养脾胃之气;
4、衣着应宽松恬静,柔软保暖,在乍暖乍寒的早春,不可顿减;
5、居室门窗?,使空气流通、阳光富足,以消杀病原微生物;
6、体质素虚,身有宿疾的老人或儿童,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接种预防疫苗。
(摘自“39康健”)